第1159章(1/2)

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晏殊七岁能文,小学之后,一年习得六年基础,了中学,又一年破格江南最好的学府白鹿大学,成为大虞年纪最小的大学士,可谓名动天

消息甚至传到御前,大虞天闻讯之后,亦忍不住赞叹了一句:“少年神童,此未来定成大。”

罗天识人之人,天无双,他夸赞过的人就没有不成气候的:如饭桶经略使张齐贤,太原知州寇老西寇准,还有李继隆、曹玮,都是在未发迹之前,就给罗天辨别的人才。

最难得的是晏殊童年名声大噪却无任何傲气,依旧我行我素醉心文学,留了许多文章、诗作,甚至连居于虞词巅峰的李煜都赞晏殊的词句富有灵

王曾看着面前的少年郎,双手一合,自说自答地笑:“是了,前日就听说了,白鹿大学派遣了二十人京,同叔兄就在其列。今日有缘,同叔兄不如随我去洛船上,一睹文、武状元的风采。指不定他日,你我也能着红袍,策白,游神都。”

晏殊有些心动,可想起一并来的同窗,便摇拒绝。

王曾也不想放过前神童,说:“两位状元即将游街,人涌动,能寻到人都怪了。不如随我登船,在船上便于寻人。在便是在船上瞧见同叔兄背影,才寻来的。”

晏殊看了四周的人,遂然同意。

王曾领着晏殊登上了洛上的一艘画舫。

见王曾领着一个陌生人登船,皆好奇的神

王曾向画舫上的众人介绍晏殊。

这一听居然是江南神童,纷纷上前问好。

都是读书人,未来的目标大多是为朝廷效力,晏殊这潜力是所有人都愿意结的对象。

晏殊逐一回礼,包令仪、孙何、孙仅、路振、辅尧、黄宗旦、孙暨、钱易……

绝大多数都是各大名校的材生。

晏殊还未与画舫上的人尽数照面,一人挤上了船,却是王曾要寻得好友李迪,李复古。

李迪上船便呼起来,说:“今科文武状元已,文状元河洛大学范仲淹,武状元是世衡。”

画舫上一阵兴奋地呼,尤其是河洛大学的学,更是与有荣焉。

“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,总不能次次都让寒门贱民踩在上……”

人群中传来一句不适宜的声音。

晏殊听得皱眉,他祖父晏墉是唐朝咸通十年士,官终江南西观察判院,以后几代皆未仕,也属寒门之列。

王曾低声说:“不用理会,庸人只会抱怨。”

王曾祖上为太原王氏一脉,于唐末五代时避难居于青州益都,但经过五代动,世家早已不复存在。他八岁

本章尚未读完,请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


【1】【2】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