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57章(2/2)

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罗幼度这些年也觉得力越发不济,很多事都丢给了太罗康叡,只掌控着大方向。

然后放因为辟谷英年早逝,仲家也因此没落。

在罗幼度这里,放就没有如此待遇了,他本善于发掘人才,又全取天,人才井放又不是诸葛亮、韩信这样的旷世奇才,这不愿意仕的清之辈,他自不会着脸多次召见。

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一章继续阅读!)

阅完了所有卷,罗幼度带着几分欣喜的:“今年可是科举大年!一个范仲淹、一个世衡,还不足,居然还有夏旺荣、夏遇乞这两个英杰……这为难了呀。”

放此人于易学,不喜为官,研习家辟谷术,一天到晚就在山里待着。宋太宗赵匡义三诏而山,从而踏足官场,最后官拜工侍郎。

世衡的答卷很简洁朴实,通篇围绕“治军”二字来写,让罗幼度,一瞬间想到了昔年的自己。当年自己也是菜鸟一个,不懂军事,便死抓治军,在潘、曹彬的支持,于淮南闯了一番天地。

想不到今年武举,还藏着这样一号人,倒是意外之喜。

他说着将世衡、夏旺荣、夏遇乞三人的卷来递给罗康叡,待他看完之后,问:“太怎么看?”

世衡的遭遇与范仲淹正好相反,历史上的世衡是大儒放之侄,他父亲去世以后,依靠叔父放恩荫,补任将作监主簿从而走上仕途,创建家军。

罗康叡脸上也透着喜意,说:“这个夏家这对兄弟还真了不得,他们二人的、步、平枪、负重、摔跤都是优等,兵省试,两兄弟并列第一,此番军略的表现竟也不输世衡。孩儿也不知如何决断,还是父皇定夺吧。”

世衡!

扫了一名字,罗幼度眸中再度一抹笑意,原来是他……

字却有些想多了,以至于阅卷成了一煎熬。

罗康叡:“皆是中上,此次武举测试中,成绩位于末等,表现不算太好。尤其是骑术,枪落了不少分,步、平。这也跟他有关,他父亲早亡,母亲独自养大。靠着勤工俭学读完小学,他成绩很好,遭到了关中诸多大学的疯抢,他却逐一拒绝,毅然报考了灞上军校。”

不过因为少年清苦贫穷,了军校才开始学习骑术上略逊一筹。

突然来了一份工整漂亮的答卷,那觉就跟柳暗明又一村一样。

罗幼度一边看着世衡的答卷,一边说:“世衡你可知,其他成绩如何?”

但金就是金,即便少了放的相助,世衡毅然凭借朝廷的制度考军校,从诸多人才中脱颖而,从而获得殿试的资格。
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