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2章(1/2)

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【以上,大家可以直观认识到封建思想对人心的限制,在世界快速发展、民主科学的呼声日益壮大的,旧的思想显然不适合时代发展了。而忧外患的中国,想要一振颓风,想要不亡国灭,就必须捣碎封建专制与封建礼教的旧枷锁。】

【所以鲁迅一代学人,矫枉必须过正。】

楚棠的语气不容置疑,就像在说什么板上钉钉的不刊之论,一时间所有人都沉默了来,位上的帝王们尤其换上谨慎之

【坦白来说,封建制度是有其先的,在一定的社会阶段也发挥了其作用,历史上鼎盛的封建王朝,如秦、汉、唐等,始终是当时世界上先文明的代表。】

名的三朝皇帝们微不可察地松了气,还好楚棠没有将他们一杆打死。

其他朝代却不那么轻松了,比如先前就被重说过的明朝,果然——

【但是明中后期,资本主义开始萌芽,新的生产力已经现,可专制统治却在不断化,另一方面皇权一步加、科举僵化、思想控制日益严苛,中国就这么错失了变革的机会。

到了清朝,专制统治与专制思想更是到达了巅峰,又在极必衰之后迅速行,变革就更是痴人说梦了。】

奉天殿。

朱元璋尝试跟上楚棠的思路:“后辈的意思是说,是大明误了华夏?”

啊这……

他们可不敢这么总结,朱棣等人谨慎地往后退了半步,斟酌着:“倒也未必,与时局联系得更密的,是后来的清。”

“但她又说大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,还现了什么新生产力,这两句话是何意?”朱元璋冷静了些许,拧着眉思索:“皇权、专制,顺着这新的生产力,不能有皇帝?!”

【其实明清两代也有许多活跃的思想家,比如李贽、黄宗羲、王夫之、顾炎武等等,他们对君权专制以及理学思想等都作了一定反思,甚至直言君主天之大害也。

但他们也有自的局限,再则当时的封建势力又过于大,比如李贽的思想被斥为异端邪说,他自己也将自己的作品称为《焚书》,即知其作不能见容于世。】

【而果然他的书在明清两代都被视作洪猛兽,屡遭禁止,但却是屡焚屡刻,在密不透风的专制统治染了一代又一代先之士。】

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近代的反封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,在此前几代,甚至许多代,都有微弱的火光经久不息。

只不过少数人的觉醒毕竟不是真正的觉醒,只有唤醒最广大的人民,这个国家才能焕发无穷伟力。

鲁迅的反思是

本章尚未读完,请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


【1】【2】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