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五章(1/10)

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陈氏自打了尤家的门儿,接手家之事,尚且没想过从公中捞些银来贴补自己个儿,又怎能忍得那起才从中捞油

当日为了拿住众人的把柄以立其威,陈氏不但同三儿整日查账盘库,更在暗地里打发了自家陪房到外去搜罗罪证。得知那些个事买办们除了贪墨主家的银,采买东西时以次充好之外,更打着主家的名号,在外横行霸,欺压百姓,欺行霸市,无所不为。诸如重利盘剥,包揽诉讼,倚财仗势,以薄田衰铺之价去买人家的良田旺铺,人家倘或不卖,便贿赂当地父母官儿们算计的人家吃了官司败了业,然后再将看中的田地买卖了官价购买……桩桩件件皆是朝廷严令禁止,罔顾法纪的重罪。更有一两件事即便陈氏看了,也觉目惊心。暗暗嗟叹这些个才秧果然胆大妄为,不但尤家的名声都叫他们给败坏了,此以往,连尤玉都恐陷牢狱之灾。

陈氏本为宅妇人,原不大懂得其中的厉害。争奈三儿平日里最喜研读律法,又经常同她舅舅议论世,陈氏听了几耳朵,也算有了些许印象。何况陈氏虽然泼辣难缠,却有些赤之心。十分看不惯那些个才们自己尚且是卑贱之躯,就敢仗着主家的势力欺负良家百姓。因此向尤:“老爷是朝廷的官儿,平日里最重名誉,这些个事倘若叨登不来,也还罢了。倘或哪一日老爷遭了旁人算计,那些个言官多嘴多弹劾一折,就够老爷喝一壶的。莫若趁此机会了结此事,一来可以追回被他们贪的银钱东西,二来也无后顾之忧了。”

玉听了陈氏的话,心中以为然。只是尚且有些犹豫。盖因那些个才们办的坏事,有些是打着他的名号自行其是,有些确实是得了他的吩咐才去办的。如今却要这些个才们一脑的了罪,尤玉也有些不忍。

陈氏却不知玉心中的这一笔账。她自幼耳濡目染,旁当官儿的只有哥哥陈珪并嫂娘家的亲戚们。旁人家的事儿陈氏且不知,可自家哥哥手段圆,行事谨慎,平日里哪怕是办坏事儿也从不肯漏把柄于人。陈氏以此推之,只当尤了陈珪这么些年的上峰,行事举止必定要周全过陈珪才是。如今且见尤玉面不忍之,遂笑言问:“老爷乃重之人,必定是舍不得这些个才,不忍将其送官发落,这也是常。只是老爷心中有怜恤之意,也该叫他们明白知才是。别的也还罢了,好歹贪墨公中的银该还了,还有那些个打着老爷名号儿放印钱的,也该一把火烧了那些个条,就算给尤家积积鸷罢。至于那些个包揽诉讼的事儿,老爷何不着人打听打听那些个苦主儿的消息。倘或是罪有应得也还罢了,倘或真的受了冤枉,也该给人家儿一个代才是。”

陈氏所言所想,皆是三儿当日看了陪房何财家的送来的罪证后一一想来的应对之法。照三儿的主意,这些个目无法纪的才最好送去见官。只是考虑到家丑不可外扬,尤玉未必同意,才又想到了后面的迂回手段。更嘱咐陈氏该如何劝说尤玉——务必要声声都落在官声前途之上,唯有如此方能引得尤玉重视。

陈氏到了尤玉跟前儿便照本宣科。果然这一席话合尤玉的意思,当拉着陈氏的手笑:“世人都说妻贤夫祸少,我能娶夫人为妻,实在是一大幸事也。”

从前还以为陈氏光有貌家世,如今看来,陈氏不拘人品容貌,都是很好的。有这样一位夫人替他打理宅,尤玉再无后顾之忧。

过后几日,尤玉果然照着陈氏所言置了家中贪墨枉法的事买办。因着不忍将这些家送官发落,只挑拣了其中罪大恶极的逐尤家,又打发了一众中饱私之辈,之后抄没的银钱田地商铺买卖,一半儿收归公中,一半儿则拿来补贴曾受尤家人迫害的百姓们,尤玉更是带着几个随从亲自到了几人家,不但送金送银送药材,更放低段儿赔不是,只说自己家不善,竟让这些个人打着主家的名号鱼乡里,着实不该。

总之一番折腾来,尤玉果然将上不好的名声罪过皆推到底人的上,那些个受了尤府人们欺压的大都是无依无靠的平百姓,心中最是懦弱良善。见尤玉贵为朝廷命官,竟然能不顾份同他们低赔不是,又送了好些银钱东西,心中的怨气不满早就烟消云散,反而受若惊起来。

纵使尤玉竭尽全力的机密行事,然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,那些个言官御史早已闻风而奏。且陈氏并三儿早同舅舅陈珪里应外合,这儿尤玉刚刚动,那儿陈珪已经央了好友徐川再写一个话本儿,写的就是某某京官铁面无私,大义灭,有过即改的故事。

消息一经传散开来,京中顿时引为谈。最后连圣人都惊动了,不免在御书房同几位皇闲聊时,提到了此事。

因着陈珪八面玲珑,办事伶俐,太殿早已将其引为心腹。更知陈珪的胞妹便嫁给了尤玉。闻听圣人垂问,不免笑了笑,看似公允的评价:“谁人无过,改了便是好的。”

三皇向来喜同太殿打擂台,他因着时常关注太,也知陈珪的行事手段。闻听太殿如此说,倒也没说旁的,只是看似不经意的笑了笑,向众人说:“他们家倒是同戏台结缘。时不时的便一些新闻来,引得京中百姓相传。皆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了。”

一句话倒是引起了圣人的注意,不免饶有兴味的看了过来。

三皇便将陈珪央求同僚好友徐川写了两回戏折话本儿,又有一次上元节智斗匪类,被众人传唱的事原原本本来。

一句话落,殿年纪最小的十二皇倒是恍然大悟,仍然记得那个随携带“防狼粉”的小姑娘,不免开说了一句“原来是他们家的人,果然好果然好闹。”

又追问圣人:“父皇还记得那个说话伶牙俐齿的小大儿么?”

那么些年前的事儿,圣人早忘了。不过经由十二皇一提,倒是有了些许印象,不觉

六皇与十二皇乃一母所方正,沉稳务实,最不喜底官员这些。当便对陈珪一家有些恶。不过他如今跟着太当差,倒不好当着太的面儿说他的得意心腹的不好,因而只能闭不谈。

剩的几位皇因着立场不同,或是忖着圣人的心思评价了几句,皆无关痛

一时到了午正时分,圣人因要歇赏,便往后一行,诸位皇们见状,立即退

大明后,太殿当着诸位皇弟的面儿,笑向三皇:“三皇弟向来留心孤边儿的人。倒也难得。只可惜这一番心血,倒是白费了。”

三皇像是没听殿的言外之意,笑眯眯说:“太乃是国之储君,一言一行皆受满朝关注。弟弟既为皇,也为朝臣,自然也不例外。”

殿闻言,只是冷笑一声,大袖一甩,径自去了。六皇因有些外朝的事务,尚且要同太商议着办理,见此形景,只得向诸位皇兄拱了拱手作辞,跟着太匆匆而去。

三皇最是看不得太这么一副狂傲模样儿,一腔怒气憋在心里不得发,见了六皇如此举止,不免照地啐了一不三不四的说:“甚么东西。怪不得喜养狗,他自己成日里就跟哈狗儿似的围在别人后转。这才叫似主人型。如此谄媚结,真是玷污了咱们兄弟的脸面。”

一句话骂的痛快,却是惹恼了同六皇一母所的十二皇。十二皇因着年岁小,伶俐,平日里受圣人喜。又因十四五岁的年纪,最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。听见三皇如此说,不免冷笑一声,开抢白:“三皇兄这句话要是敢在父皇跟前儿说,我才佩服你。背地里言三语四歪派人,也是君之德?”

说罢,也不待三皇答应,便冲着诸位皇兄拱了拱手,转走了。气的三皇站在原地直脚,

本章尚未读完,请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


【1】【2】【3】【4】【5】【6】【7】【8】【9】【10】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