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138(1/2)

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抱着这想法,陈伯齐连夜命人八百里加急向梁州送信。

——借兵。

信中委婉地表明,蛮胡夜突袭,烧杀军粮草,并围困雍州城。

如今雍州危矣。

徐广山接到信拆开,一就忍不住皱起眉来,而后大惊失,最后愤恨地扔掉信纸。

“一帮废!”

徐广山猛一拍桌,恨恨

梁州形势并就比雍州严峻,西域兵壮岂是蛮胡散兵比得上的?况且雍州毗邻京畿,又有军候率领的十万良骑兵随时支援,如何用得着向梁州借兵?

简直闻所未闻!

徐广山气愤过后连忙命人去请沅昭一行。比起借兵一事,他更在意的是蛮胡那边已经有了行动。

明明事先已经向皇上禀告,西域蛮胡勾结,提前预备的陈伯齐那老小还输了兵,当真无能!

沅昭和秦暮归、顾书剑三人先到,六皇、曲元景和贺兰昭则姗姗来迟。

这些天沅昭三人在西域先锋军的营地附近探查况,绘制地图、布阵法,打算在西域大军压境之前拿十万先锋军开刀,好重创对方。

据大齐安在西域皇的探传信,皇大肆攻占周边落,落勇士皆收编为军,至今已有五万。

加上西域原本的三十万骁勇兵共三十五万,对上梁州军二十万,就算拼个你死我活,梁州败局也很明显。

除非有剧中军候的十万大军相助。

但此时雍梁二州有难,雍州为京畿门,皇帝就算为了自保也只会命军候驰援雍州。而更大的可能,则是皇帝本不会允许军候带兵离京。

看完雍州来信,沅昭拧着眉

原剧里这位陈伯齐将军因为收到裴风密信,密信中言西域蛮胡勾结,此时正是排除异己、取立大功的机会,所以率军在雍州城外守株待兔,擒获蛮胡十万散军,立大功。

陈伯齐好大喜功,若只言前半句他定不会信,但加上后半句他几乎没有犹豫地就相信了这位同阵营、刚起势却受二皇倚重,同时是自己侄女心上人的少年将军。

现在照结果往前推,怕是变故现了皇帝那里。皇帝的态度让陈伯齐没那么重视圣旨,故而现了大纰漏。而陈伯齐敢不敢当贪生怕死,脆就瞒信不报,打着将功折罪的念向梁州借兵好击退蛮胡。

把自己的猜测说来,徐广山心灭了没多久的火气又熊熊燃烧起来。

“蠢货!”

如今外忧患的局势,陈伯齐竟敢对圣旨敷衍了事从而酿成大错?

好在雍州军瞒不了多久,怕是已经传回了京城,有京畿十万大军支援,雍州蛮胡那里不成气候。

也好在,梁州这里沅昭打从一开始就没想和雍州、和京城借兵。

像剧里那样,裴风在军候十万大军的支援战胜,最后名声归他,苦劳归军候。固然有二皇抬举裴风,皇帝抬举二皇的意思,可军候势大功引皇帝和二皇忌惮也是事实。

风那个‘天生将才’的名名不符实,是以他以军功立足于朝廷,后半生却舞权势。

可顾书剑不同,他和自己的祖父一样决心后半生守在梁州,必然不能虚作假,而要有货真价实的军功在

而如今梁州唯一的限制,怕是只有粮草。

是以这些天六皇、曲元景和贺兰昭愁得发都掉了一地。

两军开战,又是以少对多,你起码得让军吃饱吧?可裴风这人太能作,丁儿钱粮都没给他们留。

前阵的补给也撑不了多久,上就见底。

六皇费了老大劲才让商队同江南那边的粮商定了十万石的米粮,买粮的银两大半都是向他母妃和外家借的。

然而商队渡过重重关卡来到梁州,十万石米粮已经不足八万石,损耗全了那些贪官污吏的肚

这么大的动静,便是皇帝也察觉到了。更别说近日贵妃的穿着都朴素了不少,自小跟在六皇边的小太监成了拍卖行和典当楼的常客,金银首饰、铺面庄,就连六皇小时候启蒙的书本画册都卖了去。

曲元景和贺兰昭那里也都大差不差,公主府上据说连鱼虾都不上桌了,宴会也统统取消。

换成的银票让军候手的人八百里加急送到梁州。

本章尚未读完,请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


【1】【2】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