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207(2/2)

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萧雍大概也知事想来磊落,便说:“他寿数有损,那就是他的命。”

此时两人坐在后殿的榻上,李令俞靠在严柏年上。

李令俞没想到他这么大反应,朝中人事变动,官场纠纷,她讲给他听,他听了也就听了,偶尔会和她提议两句,但远没有军功屯田这么激动。

薛洋领着的账目,神凝重给李令俞报账。

随后曹印为了公事而来,说起秦州以西的事,党项人向来不太平,严柏年回北境已经几个月了,曹印也觉得不像话,大婚不到一个月,王夫北归,李令俞忙的脚不沾地。

李令俞便说:“所以薛大人务必给我看住钱袋,北面在修路,南面在修运河,今年谁也不会轻松,咬牙忍一忍,翻了年,会好一些。”

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一章继续阅读!)

严柏年没听过。

薛洋比她都抠门:“此事容臣回去思量一番,这税该怎么减,减多少,先个章程,如今北面的路才修到豫州,庐王人还在淮河一带。”

但是这也已经够严柏年开心的了,直接捧着她脑袋,重重亲了,夸:“你这颗小脑瓜,怎么这么聪明!”

“中午走的。”

李令俞被他的抠门逗笑了,便说:“依薛大人的意思。”

“这里面的利,臣也大概是清楚了。也知殿的意思了。”

薛洋见她毫不在乎,便知她预期的更,这是没达到要求。

“既然有了项,便减一减税,让百姓宽松宽松,江南之地为了北境战事,一再加税。再这么去,江南怕是真的要反了。”,李令俞开玩笑说。

“这茬夏收……”

李令俞看了他,才接过账簿,不到四十万两的项。

三月末,李令俞改年号太和,这一年是太和元年。

“太靠近北境的田地,百姓也不敢去居住。但是军以田代功,少税或免税。税归军队。那样北境的军就能自给自足……”,她不确定军功屯田的条例,但还是给严柏年提一句。

北境这么些年,一直受粮草限制。父亲只是小范围的征税,这不符合律法,但也没办法,实在挪不粮草。

“这个收益,确实可观。”

薛洋这次信了她的话。

李令俞听着他细细的安排,冷不丁问:“你听过军功屯田吗?”

李令俞便说;“最迟年底,广州港也开吧,州向西,不必走远。有了钱也能练师。”

傍晚等她终于忙完了,严柏年也回来了,李令俞问:“你哥哥走了?”

大婚之后,两人都没停来休息休息。

偶尔有御史台的小吏会拿她说事,也不过是不调,后继无人云云。

严柏年和她商量:“我先回司州,北境如今和其他地方不同,司州向北,可以开垦。难民北归,也要安抚……”

李令俞问薛洋:“薛大人以为如何?”

太和元年六月末,青州港商队归来。

若是开垦荒田,归了军,那就不一样了。

从此,动的太昌朝,便在繁忙的革新中结束了。

见了李令俞便说:“殿,青州港的商队回来了。”

他甚至大晚上赤足起捧着烛台,去前殿取了纸笔来,和李令俞窝在榻上,开始起草构想军功屯田的章程。

她也不好和一个老太太掰扯,便了朱雀殿,和萧雍说:“我应了陛,让陈留□□天年,寿数天定。只要他不搅局,我绝不动他。”

李令俞不听这话,萧诵当年要是不造孽,萧鋆未必就是这个场。

和她的预想不大,而且第二趟的商船已经发了。

薛洋至今都在消化这个消息,这些日一直也在忙着理账。


章节目录